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普定县补郎苗族乡

普定县补郎苗族乡

关键词:普定县补郎苗族乡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普定信息港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xuchangso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42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“补郎”的由来:“补郎”一词是汉文记录苗语,意为“凉风”,因地理位置处于垭口上,苗语称之为“阿凉”,意为“凉风垭口”,汉语译言为“补郎”。

补郎苗族乡是1992616撤、并、建时将翁卡和补郎两乡合并后建立的。本辖区在蜀汉前为晋里仡佬族住地,蜀汉建兴三年(公元2247年)彝族远祖默部君长文济征服晋里仡佬建立水西政权后,为水西辖地。清康熙三年吴三桂缴水西后,为安顺府管辖,继后又为镇宁州补纳枝辖区。民国时期,1930年至1947年为平东乡;1947年至1950年为东北乡之一部;解放后1950年至1953年仍为东北乡辖区;1953年至1958年为补郎、等堆、大陇、大田、翁卡5个乡;1958年建人民公社为补郎人民公社辖补郎、大陇、翁卡3个管理区;1962年至1965年撤管理区后为补郎、大陇、翁卡3个人民公社。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,1984年公社改为补郎和翁卡两个乡;1992年撤、并、建时,根据《民族区域自治法》规定建立补郎苗族乡。

区位及人口:补郎苗族乡位于普定县城东北部,地理坐标东经105048/105058/,北纬26023/26032/距普定县城23公里,东与猴场乡毗邻,南与城关镇、猫洞乡隔河相望,西与坪上乡为邻,北与织金县接壤,辖16个行政村,106个村民组,408个自然村寨,有汉、苗、仡佬、布衣、白族5种民族,2008年末共6854户,总人口23828人,少数民族人口7713人,占32.37%。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,其余以农业为主,农业与商业、建筑业、工副业协调同步发展。全乡现有外出务工人员3826人,主要以2035岁的人员为主,约占外出人员的90%以上,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居多。属贵州省二类扶持贫困乡之一。

面积气候:全乡总面积80.7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7800亩,其中田4225亩,地13575亩,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.8亩,旱涝保收的高产基本农田7898亩,全乡属高原丘陵地形,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山区。农业主产水稻、玉米、油菜、小麦、蔬菜、马铃薯等,水资源丰富,水域面积2500亩,地表水储量较大,有三岔河围乡而过。有林地面积18168亩,森林覆盖率为35.7%;草山荒坡面积57854亩。全乡海拔在18171120之间,年平均气温15.1,七月平均气温23.2,全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;无霜期270天,气候特点四季过度不分明。

主要矿产资源:矿产资源有煤、硅、碳、石灰石等矿藏,其中煤资源分布广泛,蕴藏量丰富,投资潜力巨大;石灰石具有强度高,易开采的特点,是水泥、石灰的制作原料,是优质的建筑材料。

基础设施:全乡境内有安顺至织金,坪上至等堆公路贯穿而过,补郎水泥厂至普定县城油路硬化正在推进之中。全乡16个行政村均修通入村公路。16个行政村已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,户均普及率不足5%。房屋结构以石木和混凝土结构为主,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不足12平方米。建成日产600立方米的地下提水站一口,可供补郎、猛戛、木浪等村村民饮用。投资900余万元的猛登人畜饮水工程正在施工中,16个村均不同程度拉通自来水,普及率达60%左右。约有农田灌溉沟渠8千米,灌溉面约为60%。全乡16个村均通广播电视,已开通16个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。

文教卫生:全乡有中学1所,村级完小8所,初小3所,教学点2所。有教师169名,在校学生3729名,教育设施完善,师资力量薄弱,其中补郎中学、补郎小学、等堆小学等三所学校配备电脑,并开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试点。全乡现有卫生院1所,16个村均有村医卫生室,医疗器械、药品基本齐全,基本能满足全乡人民群众的需求。

集体经济及产业情况:全乡2008年人均纯收入2025元,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32215万元,其中:乡镇企业总产值27188万元,农业总产值5027万元,畜牧业总产值2386万元,。全年完成国地税2000万元,财政税收完成34.49万元。粮食产量7579吨,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,现有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共80余户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、工副业、建筑业及外出务工等。全乡现有林场一座,面积约500亩,全乡16个村基本属空壳村,仅有煤矿的5村能收一点管理费,其他村根本无收入。

基层组织情况:全乡现有26个支部、党员438名。党支部建设完善,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,村支两委工作有力,组织开展工作正常。

民间艺术及旅游资源:民间艺术主要有苗族山歌、花灯、芦笙等,主要在苗族跳花或一些重要节日上表演。

乡境内有夜郎湖、重阴山梁子等自然景观和苗族跳花、刺绣、花灯、芦笙舞、口弹琴、蜡染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。我乡高度重视开发旅游资源,切实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,开发以本杰村为重点的夜郎湖周边风光旅游资源,推进重阴山、梁子自然景观旅游,促使全乡自然风光旅游开发初具雏形,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
 

 

 

免责声明:
    本网发布的信息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来信或来电告之,本网站将予以删除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